“探索地理奥秘,开启高中一年级之旅。”在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的学习中,智学网将深入分析二十个要紧的要点组合。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,每个重难题的搭配都犹如一把钥匙,开启地理常识的宝库。通过深入学习这类重难题搭配,同学们将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,为高中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。让大家一同踏上这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地理探索之旅。
1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一
反气旋:高压中心,天气晴朗干燥,北顺南逆垂直方向:风靡下沉气流
水平方向:由中心向四周扩散
影响:7-8月长江中下游区域的伏旱天气
2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二
气旋:低压中心,多阴雨天气,北逆南顺垂直方向:风靡上升气流
水平方向:由四周向中心汇聚
影响:台风,副热带洋面的气旋中心
3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三
影响光照(太阳辐射能)的原因:海拔、天气、纬度例1、青藏高原成为国内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区域是什么原因:
海拔高,大方稀薄,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小,且日照时间长,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,光照充足,昼夜温差大成为农业进步的优势(但大方稀薄,大方吸收地面辐射弱,且大方对地面保温用途弱,所以气温低,热量不足。)
例2、国内西北区域太阳能丰富是什么原因:气候干燥,多晴朗天气,大方稀薄,使太阳能丰富
例3、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区域是什么原因:多阴雨天气。
4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四
1、太阳暖大地,大地暖大方(大方的热量直接源自地面),大方还大地(大方对地面的保温用途)2、大方用途:
⑴大方对地面具备保温用途:使夜晚不太冷
⑵大方对太阳辐射具备削弱用途:使白天太不太热
5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五
(1)甘肃敦煌莫高窟:莫高窟坐落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,上下五层,南北长度约1600米。开始开凿于366年,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,是一处由建筑、绘画、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,是规模宏大的艺术宝库,被誉为“东方艺术明珠”。(2)周口店北京人遗址:坐落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,由于20世纪2024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,特别是1929年发现的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,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,成为古人类研究的里程碑。到现在为止,出土了很多人类化石,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实物依据。
(3)山东泰山:泰山是五岳之首,有中华国山,天下第一山之美誉,又称东岳,中华十大名山之首,坐落于山东泰安,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与人文景观的烘托。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,是中国首例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项目。文化遗产极为丰富,现存古遗址97处,古建筑群22处,为研究中国古时候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。
6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六
1、判断风力大小:等压线密集,说明该区域充气压力差大,风力也大;等压线稀疏,则说明该区域充气压力差小,风力也小。2、判断风向:先判断高低充气压力,然后确定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的方向(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,且垂直于等压线),再依据所处半球确定转偏向力的方向。
3、判断天气情况:高压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,低压控制下多为阴雨天气。
7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七
(1)等压线闭合,数值中间低、四周高——低压中心(气旋)。(2)等压线闭合,数值中间高、四周低——高压中心(反气旋)。
(3)高充气压力延伸出来的狭长地区——高压脊。
(4)低充气压力延伸出来的狭长地区——低压槽。
8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八
1、判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沿海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出,说明该处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区域,有暖流经过;反之,则有寒流经过。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流向。
2、剖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原因
(1)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,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地方的影响。
(2)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,表明该地受海陆地方影响显著。
(3)若等温线与等高线或山脉、谷地走向平行,则表明该区域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。
9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九
1、判断南北半球:依据等温线温度变化,温度向北递减为北半球,向南递减为南半球。2、依据疏密判断温差:等温线密集,表示气温水平差异大;等温线稀疏,表示气温水平差异小。
3、依据弯曲情况,判断气温高低和下垫面性质:向高纬凸出处,气温比同纬度区域高;向低纬度突出处,气温比同纬度区域低(“高高低低”原则);等温线平直,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。
4、判断某地所处时间(季节或月份):北半球1月份(冬天)国内上等温线向南(低纬突出),海洋上向北(高纬度)凸出,7月份(夏天)相反。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。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。
10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
农业生产布局: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种类、地势起伏、坡度陡缓、,结合气候和水文条件,因地制宜提出农、林、牧、渔业合理布局的策略。陡坡适合种树护坡,预防水土流失;缓坡丘陵可开发梯田;平原适合进步种植业;山区适于进步林业。工业区、居民区地址选择:一般选在挨近水源、交通便利、等高线稀疏的地形平坦开阔处。
11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一
公路、铁路线:选择坡度平缓、线路平稳、距离较短、弯路较少的线路;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,防止通过陡崖、沼泽、永久冻土区、地下溶洞区等;尽可能少过河建桥,减少施工困难程度和建设本钱,并保证施工安全。引水路线:路线尽量短,防止通过山脊等障碍,并尽可能借助地势使水自流。
输气、输油管线:路线尽量短,尽可能防止通过山脉、大河等。
12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二
水库地址选择: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,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,并要考虑移民、生态环境等问题。库区宜选在河谷、峡谷区域或口袋状洼地或小盆地,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。港口:应建在等高线稀疏、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区域,即陆域平坦、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。
航空港: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,即地形平坦开阔、坡度适中、易排水的地方;地质条件好;注意风靡风向且维持与城市适合的距离等。
气象站:应选在地势坡度适中、地形开阔的地址。
疗养院: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、气候宜人、空气清爽的地方。
13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三
判断气候特点剖析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地方、海陆地方、地势高低(水热情况变化)、坡向(迎风坡降水多,背风坡降水少;阳坡气温高,蒸发强;阴坡气温低,蒸发弱)等原因。
14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四
判断水系及水文特点(1)水系特点: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,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;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界线,山谷常有河流发育。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河流上游方向弯曲,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。
(2)水文特点:等高线密集的河谷,河流流速大;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;河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。
15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五
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地貌判读1、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
等高线越密,表去坡度越陡;等高线越疏,表示坡度越缓;等高线间隔均匀,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,是均匀坡;等高线下密上疏,为凸形坡;等高线下疏上密,为凹形坡。
2、看等高线的形状
(1)判断基当地形:海拔200米以下,等高线稀疏,广阔平坦——平原地形;海拔500米以下,相对高度小于100米,等高线稀疏,弯曲部分较和缓——丘陵地形;海拔500米以上,相对高度大于100米,等高线密集,河谷呈v字形——山地地形;海拔500米以上,相对高度小,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,且中部明显稀疏——高原地形。
(2)判断具体地形:等高线闭合,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减少——山地或高地;等高线闭合,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升高——盆地或洼地;两个山岭中间的低地,形似马鞍——鞍部;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——山脊(也叫分界线),弯曲处的连线——山脊线(也叫分水线);等高线弯曲部分从低处向高处凸出——山谷,等高线弯曲处的连线——山谷线(也叫集水线);等高线重叠处——陡崖。
16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六
定“最短航线”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,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。(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。)
(1)同一经线上的两点,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。
(2)同一纬度上的两点,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现象较高纬度凸。
(3)晨昏线上的两点,因为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,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较短的晨昏线(即劣弧线)。
17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七
定“范围”(1)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,其所示区域的面积相等。
(2)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,纬度越高,表示的实质范围越小。
(3)图幅相同的两幅图,中心点纬度数相同,则跨经纬度越广,所表示的实质范围越大。
18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八
定“距离”(1)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纬度相差1度,地球表面距离长约111千米。
(2)同一纬线两点经度相差1度,地球表面距离长约111×cosplayα千米(α为该纬线的纬度)。
(3)不同经纬度的两点:求出两地纬线间的距离(所夹经线的长度),再求出两地经线间的距离(所夹纬线的长度),最后运用勾股定理估算两地的距离。
19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十九
定“方向”(1)依据两地纬度判断南北方向
若两地都是北纬,纬度数值大的地址地方偏北,数值小的地址地方偏南;
若两地都是南纬,纬度地方小的地址地方偏北,数值大的地址地方偏南;
若两地中的一地为北纬,另一例为南纬,则北纬的地方偏北,南纬的地方偏南;
北极点四周皆为正南方向,南极点四周都为正北方向。
(2)依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
若两地同是东经,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,经度数值小的在西;
若两地同是西经,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,经度数值大的在西;
若两地分别为东经和西经时,要用两地东西经之和的大小来分辨东西方位: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°,则东经度的地址在东,西经度的地址在西;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°,则西经度的地址在东,东经度的地址在西;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°,这两地分别坐落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,两者互为东西。
20.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一教程重难题 篇二十
自然植被:某一区域内自然形成的植被。森林、草原、荒漠、苔原、草甸、沼泽等
人工植被:人工栽培和营运管理的植被。
农作物、经济林、人工草场、城市绿地等